项相当于一个B1项,两个C2项相当于一个B2项。检査项的总折算项数N为B项项数与 C项项数的一半之和。检査项的单元合格率R按式(1)计算:
式中:
R——单元合格率;
N——检査项的总折算项数;
N1——折算后B1项的项数;
N2——折算后B2项的项数。
4.5 报吿编制
4.5.1 消防安全评估的最终结果应形成评估报告,报告的正文内容至少应包括:
a) 消防安全评估项目概况:给出项目目的,界定评估对象;
b) 消防安全基本情况:综述评估对象的消防安全情况;
c) 消防安全评估方法及现场检查方法:说明采用的评估方法和现场检査方法;
d) 消防安全评估内容:详细介绍评估单元、评估依据及各评估单元的现场检査情况、检查发现的消防安全问题清单等内容,并给出各单元的不合格项汇总表,相关格式内容按附录C;
e) 消防安全评估结论:根据各单元的评估结果填写单元评估结果汇总表,依据式(1)计算单元合 格率R,相关格式内容按附录D,并按照第6章规定确定被评估对象的评估结论等级;
f) 消防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根据场所特点、现场检查和定性、定量评估的结果,针对各评估单 元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及建议,其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管理制度、消防设施设备设置、安全疏散以及隐患整改等方面。消防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的内容应具有合理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4.5.2 消防安全评估报吿的具体结构要求见第7章。
5 评估单元及评估内容
5.1 消防安全管理单元
5.2 建筑防火单元
5.3 安全疏散设施单元
5.4 消防设施单元
5.1 消防安全管理单元
5.1.1 场所合法性
评估内容包括:
a) 人员密集场所所在建筑物及相关室内装修工程是否依法通过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或设计备案、建设工程消防验收或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并取得了相关法律文书或备案凭证。
b) 建筑物或场所的使用情况是否与消防验收或者进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时确定的使用性质相符。改变了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已依法备案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的,是否依法重新申请消防设计审核或重新申报消防设计备案。
c) 公众聚集场所是否依法通过了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并获取了相关法律文书。
注:依法无需取得备案凭证或法律文书的情况,不纳入评估内容。
5.1.2 消防安全责任制
评估内容包括:
a) 是否建立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并明确各岗各级职责;
b) 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的确立和变更是否在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c) 两个以上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的建筑物,是否明确了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道是否进行统一管理。
5.1.3 人员资质管理
评估内容包括:
a)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自动消防系统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b)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取得了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
c) 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是否接受过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d) 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是否接受过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5.1.4 消防档案
评估内容包括:
a)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单位是否建立了消防档案;
b) 消防档案是否详实完整,全面反映消防工作基本情况,并附有必要图纸图表;
c) 消防档案是否有专人管理,并按档案管理要求装订、存放;
d) 预案演练是否建立了记录(包括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并存档备查。
5.1.5 消防安全培训及宣传教育
评估内容包括:
a) 是否建立了消防安全培训及宣传教育制度,并按有关规定明确了责任部门、培训方式、频次及考核办法;
b) 场所是否设置了消防安全告知牌、安全疏散指示图、消防设施标识,并定时播放消防安全广播和消防公益广吿视频;
c) 消防安全培训及宣传教育是否建立记录并存档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