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花皮蛋


剥开蛋壳,只见晶莹碧透的蛋白表层,松花朵朵,若隐若现,茶色蛋白,橙色蛋黄,如琥珀含珠。这是以特有的东方食品风味,饮誉中外的益阳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是益阳的传统特产之一,据传已有500多年历史。嘉靖《益阳县志》载:“皮蛋业,此为邑人独擅长乾,湖鸭所产之蛋既多,制成皮蛋销路甚广,东门外贺家桥以此为业者数十家。”
松花既是装点皮蛋的冠华,又是衡量质量的标志。这种白色的结晶花纹,呈系各种氨基酸的化学反应,含有无机盐类。它是蛋白质水解过程中生成的盐类和游离的氨基酸沿不同的方向扩散沉淀形成的。
益阳松花皮蛋呈棕色或绿褐色,肉体柔软,晶莹透亮,指触不沾,富有弹性,玳瑁皮层,内嵌乳白色松枝图象。松花皮蛋营养丰富,每100克皮收含水份67%,脂肪12.4%,蛋白质13.6%,碳水化合物4%,热能工巧匠82卡。不仅味美醇香,且清凉爽口,食之不腻,易消化,有增加食欲、降血压、解热息火等功能。作冷盘美肴,亦为传统食法。
益阳松花皮蛋主要品种有:益阳牌、青松牌和裴亭牌等。
二、芦笋


沅江芦笋,又名“荻笋”,生长在南洞庭湖的滩涂湿地上。它天赐野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集天然野生和绿色有机等特点于一体,是大自然对人类美食的无私馈赠。
据史料记载,沅江芦笋的食用,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自宋代起,不少文人墨客更留下了关于美味芦笋的美词佳句。
苏东坡观察刚出土的芦笋,在《惠崇春江晚景》中描述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王安石从食用芦笋中了解了芦笋的营养价值,有诗云“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而在北宋大文豪欧阳修的笔下:“荻笋鲥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杯盘”,认为芦笋炖鲥鱼是不折不扣的美味。
千年过去,时光荏苒。
尽管现代中国各种美食竞显风流,沅江芦笋仍是洞庭人家一道不可替代的佳肴。洞庭人将芦笋凉拌、清炒、炖煮、下火锅、做熟食,或与鱼、肉、鸡、蛋配制成菜。芦笋清香脆嫩、润滑鲜美,只一口,就叫你能领略到洞庭湿地的别样风味。
“沅江芦笋天然野生,无需人工栽培。不仅风味独特,更重要的是绿色健康,营养价值高。”沅江市芦笋办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
芦笋食药同源,自古以来备受推崇。《神农本草》将芦笋列为“上品之上”,称“久服不仅能轻身,还有益气延年”的功效。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芦笋“瘿结热气,利小便”,具润肺、镇咳、祛痰、杀虫之功效,称其能“解诸内毒”。《中华医典》更是详述芦笋内含芦丁、维生素C,能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吸收,可作为高血压、冠心病人的食疗方剂。
近两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对芦笋的药理进行研究,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芦笋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和丰富的硒元素,具有较强的防癌、抗癌活性。芦笋中的组织蛋白能促使细胞正常生长,并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所有癌症病人有一定疗效,可以作为各类癌症病人的辅助治疗食品。同时,芦笋还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是营养、美容、减肥、抗衰老的保健佳品。
今天,清肺解毒的食物更显珍贵。最新研究显示,芦笋清热生津、清肺解毒的功效,对人们,恰好有着十分明显的调理作用。
也许,正因为芦笋的种种好处,慷慨的沅江人迫不及待将它推向全国。沅江芦笋相继走进长沙、广州、北京等地高档酒店,成为美食界的新宠。
三、四季红腐乳

沅江四季红镇腐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季红腐乳是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四季红镇的特产。四季红腐乳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风味纯正,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老幼皆宜佐餐佳品。
四季红腐乳独特的传统工艺,上百年的浓缩配方,在制作过程中,特别注重“三最”,一是黄豆选最纯的,先用筛子筛,然后一粒粒用手选;二是豆腐用最嫩的,一般的豆腐只经一次粗过滤,他们的经两次精过滤;三是量最足。绿色、原生态、传统、健康是四季红秘制腐乳的核心品质。整个加工过程,全都是手工操作,不添加任何化学物品,是一种纯天然食品。
四、小龙虾
南县小龙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气味醇香,烹调后壳色鲜红,肉色白嫩,可加工烹制成各式菜肴,深受人们的喜爱。从中医的角度看,南县小龙虾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强身健体等功效,是一种色、香、味、营养俱佳的美味保健食品。
五、大闸蟹
大通湖大闸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大闸蟹,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
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湖水面辽阔,东通东洞庭、南连南洞庭、西注目平湖、北纳藕池水,四通八达,因而得名曰大通湖。大通湖原为洞庭湖的一大湖域,位于南县东南,长江中游荆江段南岸,历经岁月和水流的洗礼,被泥沙淤塞而支解成东、南洞庭湖间的一大湖湾,成为洞庭湖的湖中之湖,是湖南省最大内陆养殖风景湖,享有"山美张家界,水美大通湖","三湘第一湖"的美誉。水下长着茂盛的水草、湖内栖息着十分丰富的螺蚌资源,大通湖历来是鱼虾蟹蚌生长、栖息的良好场所,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又称大闸蟹)在大通湖水域也广泛分布。在悠长的岁月长河里,河蟹在长江口近海产苗,长成幼蟹后,逆长江洄游,周而复始,居住在大通湖畔的老百姓以打渔为生,世袭而居,捞蟹吃蟹也融入了与水为邻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产自大通湖的河蟹与长江口的大闸蟹是一脉相承,兼有大通湖水域特色,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长期以来深受老百姓喜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需求量迅猛增长,知名度也不断提升,被誉为"大通湖大闸蟹"。
大通湖大闸蟹,体圆膘厚,青背白腹,金爪黄毛。肉质膏腻,肢体矫健,置于玻璃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威风凛凛。大通湖大闸蟹体形近似圆形,脂满膏肥,体厚实,母蟹一般只重在125克以上、公蟹只重在150克以上;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蟹腿的毛呈黄色,根根挺拔;蟹足金黄,坚实有力。大通湖大闸蟹口感肉质细嫩、有弹性、香鲜甜美,膏黄丰腴细腻,味感丰富。大通湖大闸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每100克可食部分中17种游离氨基酸平均总含量48.2毫克、必需氨基酸平均含量16.5毫克、钙平均含量126.00毫克、磷平均含量182.00 毫克、铁平均含量2.90毫克、维生素A平均含量 389.00微克。
随着市场对于大通湖大闸蟹的需求增加,其放养规模不断扩大,也更加为人所知。2004年,大通湖大闸蟹获益阳市首届绿色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06年,获中国·湖南第八届农博会金奖、湖南省名牌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获2007第二届中国(长沙)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2008年,"中华绒螯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获得益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大通湖大闸蟹养殖企业天泓渔业被列为国家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单位。2012年,大通湖所在沙堡洲办事处被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大通湖大闸蟹原生态放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在连续五届"大通湖大湖捕捞节、大闸蟹美食旅游节"上,大通湖大闸蟹产品更是获得广泛赞誉。从2006年起,大通湖大闸蟹开始直销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实现了产品直接出口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六、绿豆糕

老字号,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它是城市变革的烙印、市井民俗的写真。面对快速变化的消费需求,百年老字号——有成斋“不啃老”更“不服老”,历经浮沉仍旧求新求变。
有成斋是一家开于清末民初的老字号,从时间上来看是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店门口的展台和里屋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糕点,有绿豆糕、肉松饼、蛋黄酥,还有月饼、桃酥。这些都是老益阳人民争相购买的老味道,这里吃出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敬意。如今当家的徐亮把当年老字号的盛景恢复,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加入新时代元素,让人们更加喜欢这种有文化底蕴的糕点,让有成斋成为新时代年轻人的记忆。
从前有成斋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它的绿豆糕,徐亮就想从绿豆糕入手。现在推出的绿豆糕强调一个“冰”字,有入口即化的口感,运用一些现代科技,在原有工艺上改造,形成一种新产品。徐亮一边撕开一块绿豆糕一边说,这里面的糖、油,包括绿豆本身都被重新地梳理过了,整体的质感比之前要好很多。
与绿豆糕一样,主推的蛋黄酥也进行了革新,如今绿豆冰糕、绿豆皇、奶黄酥、蛋黄酥、头牌奶酥、肉松饼等不仅成为本地食客口中的一绝,也成了益阳响当当的伴手礼。
七、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安化黑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内特定生长区域。安化县位于湘中偏北,雪峰山脉北部,资水中游,是一个山区,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桃源、常德相连。其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00°43′07″至111°58′51″、北纬27°58′54″至28°38′37″之间。东西长123.764公里,南北宽73.461公里,总面积4950.25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大县。
特定品质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独特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具有特殊的中医药理功效,其富含茶多糖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临床试验证明,黑茶之特殊功效显著,是其他茶类不可替代。
文化典故
安化黑茶,产自湖南益阳安化县而得名。传说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经常遇到下雨,淋湿了茶,茶商心痛不甘心丢弃。途径一个痢疾横行的村子,村里病了很多人。村民们没吃没喝。茶商想自己带的茶长霉了,不值钱了,就送给这些可怜的家庭吧。结果奇迹发生,村子里的人们痢疾全好了。事实上,安化黑茶的产生,比传说中的要早得多。 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私茶。”安化黑茶是20世纪50年代绝产的传统工艺商品,主要由于海外市场的征购,这一原产地在安化山区的奇珍才得以在21世纪之初璧现,并风靡广东及东南亚市场。其声誉之盛,已不亚于当今大行其道的普洱,被权威的台湾茶书誉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安化在明代前期(15世纪)参照四川乌茶的制造方法,加以改进,制成黑茶。乌茶是蒸青(水煮)茶,黑茶是杀青(锅炒)茶,相比之下,黑茶除掉了青叶气,滋味醇和,有松烟香,更受西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当时,西藏经常至京师礼佛朝贡,邀请赏赐。回藏时,明朝廷赏给许多礼物,其中茶叶是大宗,指定由四川官仓拨给,但人们却绕道湖广收卖私茶。湖广黑茶最合他们的口味,而黑茶主产于安化一带,后统称安化黑茶。安化黑茶至晚产于15世纪后期,通常经由湖北运销北方和西北。由于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且量多价廉,西北那些领取官茶引票的茶商,都越境至湖南采购私贩。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有明一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经过茶商和市场的长期甄选,安化黑茶逐渐兴盛起来。晋、陕、甘、鄂、湘等省籍商人,各成一行帮,来安化采购和制作黑茶。资本雄厚的晋、陕、甘茶商,还在安化建有楼阁,设立行帮组织和商业铺面。资江沿岸各处,都有因此而人丁旺盛商业繁荣的市井,如黄沙坪、酉州、苞芷园、小淹、边江、唐家观、雅雀坪、东坪、桥口等地。
道光元年(1820年)以前,陕西商人驻益阳委托行栈汇款到安化定购黑茶,或以羊毛、皮袄换购,因资金较少进货不多,人称“滚包商”。受托栈行雇人下乡采买茶叶原料,踩捆成包,以利运输。最初大小形状和重量不一,后来逐渐统一为小圆柱形,重约老秤10斤,称为“百两茶”。清同治年间,晋商“三和公”茶号在“百两茶”的基础上选用较佳原料,增加重量,用棕与篾捆压成圆柱形,每支净重1000两(16两老秤合37.27公斤),称为“千两茶”,圆柱长约5尺(166.5公分),圆周1.7尺(56公分)。这种茶主要是晋商经营,又以籍贯不同分为“祁州卷”和“绛州卷”。祁州卷系山西祁县、榆次等地茶商经营,每支重1000两,产量较多;“绛州卷”为绛州茶商经营,每支重1100两,数量较少。 把茶叶制作成立柱的形状,经过炒、渥、蒸、踩等数道工序,一方面增加了有限体积内茶叶的重量;另一方面是黑茶品质形成之必需。“百两茶”、“千两茶”系列有一个总的称呼——花卷。有三重含义:一是用竹篾捆束成花格篓包装;二是黑茶原料含花白梗,特征明显;三是成茶身上有经捆压形成的花纹。茶呈圆柱,像一本卷起来的书,故称“花卷”。另外,在“祁州卷”和“绛州卷”之外,有老牌本号加料绛州卷,品质最高,号称“卷王”,历史上产量极少。
新中国成立后,安化黑茶的主要销售区域还是巨响于西北少数民族居住区域,湖南本土的人很少喝,有些年间,黑茶丰产,很多黑茶卖不出去,当地茶民就把茶根,茶叶当柴烧。近几年,随着普洱茶的声名崛起以及产生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安化黑茶也从一个湖湘大多数人不知的茶叶品种,一跃成为很多湖南人送礼的首选,尽管安化黑茶在中国大地很多茶馆不为主流,相信众志成城的湖南人一定会让安化黑茶媲美当年普洱茶,成为中华茶客的喜爱。
安化黑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清塘铺镇、梅城镇、乐安镇、仙溪镇、长塘镇、大福镇、羊角塘镇、冷市镇、龙塘乡、小淹镇、滔溪镇、江南镇、田庄乡、东坪镇、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平口镇、渠江镇、南金乡、古楼乡,桃江县的桃花镇、石牛江镇、浮邱山乡、鸬鹚渡镇、大栗港镇、马迹塘镇,赫山区的新市渡镇、泥江口镇、沧水铺镇,资阳区的新桥河镇共3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益阳大米
两个大米类产品入榜“中国好粮油”产品
湖南金之香米业有限公司的“今知香”南县大米和湖南溢香园粮油有限公司的“绿态健”南县稻虾米两个产品入榜“中国好粮油”产品
金知香自2018年首度进入中南海之后,连续5年被中南海指定为餐桌上的主食。